close

 

good_bad_habits_large.jpg

每個人都希望改變,但好習慣往往維持個兩三天就放棄了,而壞習慣卻個影子甩都甩不掉。在行為心理學中,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,稱之為21天效應。

對於這個說法,幾年前抱持著試驗的態度,訂了一個目標叫21天不為小事生氣+每日運動40分鐘,並每天記錄下來。

從一開始的興匆匆到最後的慘淡收尾,發現自己達成率只有66%。
也就是說三周連續運動都能偷懶一周(反而有意識的控制情緒,不為小事生氣卻無形中有效果)。

undefined

這件事一直卡在我內心許久,覺得自己是個沒有自制力的人,又懶又散。但看了烏托邦的日常(Better than before)這本書後,我發現實在太苛責自己,作者提到如果習慣是要靠刻意做決定來產生,那就不叫習慣,也並非行為一直重複出現就能養成習慣。
 
坦白說,就是21天就算每天都運動,也不會成為習慣啦!
 
培養習慣請先了解自己
書中提到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- 先了解自己天生是怎樣個性,平常如何看待期望這一件事,作者把大多數人分類為4種 : 
(一)自律者
可以輕而易舉地達成另外的期望,想要獲得肯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,不過有時也會盲目的遵循規則
 
(二)質疑者
他們質疑所有的期望,只有在覺得合理的情況下才願意達成。並且偏好做考慮周延的決定並得出自己的結論,所以他們擅長動腦筋思考,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就不會去做。

(三)盡責者

可以輕易地對外在期望做出回應,但對內在期望卻難以做出回應。盡責者對養成習慣很困難,因為通常養成習慣是為了自己,可是他們比較容易為了別人付出,所以養成習慣的關鍵變成在於建立外部問責。

 
(四)叛逆者
他們抗拒所有的期望不分裡外,重視真實性和自主性,並且崇尚自由! 如果越強迫他去做某一件事,越做不到反之如果把"每天"都獨立出來,並自己決定"今天"要做這一件事,往往會持續做下去。
 
這本書真的很棒,可以讓你了解自己傾向後,幫自己採用難以抗拒的方式來塑造習慣!
 
如以上述歸類,我是偏向質疑者
通常在除夕夜跟著大家一起寫下希望自己培養早睡或是運動的習慣,還沒初五就破功,因為訂完期望後,懷疑自己過度盲目遵循新年新希望的規則。
 
一直堅持不了的運動,因為減重比賽有轉機
IMG_2292

有一天路過康是美,店員跟我說在辦減重比賽(我看起來很胖嗎?),一個月內減重最多的可以得到小禮物。因為覺得很有趣,就進去量了體重跟體指並開始計畫減重,維持了14天都沒有斷電的跳操,雖然最後1公斤都沒有瘦下來,但身材有變結實而且沒有放棄,對我來說已經是最大的禮物!!

如果了解自己,就量身訂做培養習慣的遊戲,然後愛上它!

 
去除壞習慣,讓你的衝動變得很不便
以前我很喜歡上FB看看朋友的狀態,沒事手機就拿出來滑一下,通勤滑睡前也滑,變成習慣性動作。有一天在吃飯的時候,朋友問我花那麼多時間參與別人的人生幹嘛?浪費時間!
 
一聽驚醒夢中人,當晚我就把FB APP從手機給刪除,登入都要用網頁的方式這真的讓我感到很麻煩,漸漸的懶得登入,間接改掉滑手機的習慣。如果你也有想要改掉的惡習,讓它變得很不便吧!
 
不管是想培養好習慣還是改掉壞習慣先好好認識自己,意志力不要用在維持習慣上,習慣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!
 
Reference:
http://gretchenrubin.com/books/before-after/before-after/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習慣 烏托邦的日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